跳到主要內容

課程計畫 / 高一地球科學授課計畫書

110學年度第一學期地球科學全龍騰版授課計畫(2學分)

定期考類別

考試章節

課程重點

學習檢核重點

 

Ch1

 

1. 太陽系形成過程

2. 早期地球狀態

3. 地球大氣和海洋的演化

4.相對地質年代與地質年代表

5.絕對地質年代與放射性元素定年

1.知道何謂太陽星雲

2.了解應用均變說方法研究地球歷史

3.知道大氣演變的過程

4.運用疊積和截切原理判定事件發生的先後順序。

5.了解古生物演化和滅絕可提供相對地質年代的劃分。

6.會運用放射性定年法測定事件發生的絕對時間。

7.了解各種研究地史的方法都有其限制。。

Ch2

1.      地震的成因與地震波特性

2.      探知固體地球內部的方法

3.      固體地球內部的層圈構造

4.      板塊構造學說的演化

5.      板塊邊界的地質活動

6.      台灣地區的板塊活動

7.      地震震度與地震規模

8.      地震防災與預警系統

 

1.解地震波傳遞速率可推測地球內部物質組成及分布。

2.知道如何利用P波和S波速度變化判斷地球內部的層圈構造

3.了解莫氏不連續面和古氏不連續面之意義

4.了解如何得知地球內部的組成物質

5.了解軟流圈與岩石圈的範圍如何決定

6.了解軟流圈與岩石圈的組成岩石特性有何差異

7.知道大陸漂移學說的證據與弱點

8.知道海底擴張學說的證據及內容

9.了解板塊板塊的意義以及板塊構造學說的內容

10.了解板塊邊界是地質活動最活躍之處

11.了解三種不同板塊邊界受力方向斷層種類之關係

12.了解三種不同板塊邊界岩漿活動以及岩石種類之關係

13.知道台灣島上岩石種類分布狀況和板塊運動之關聯性

14.了解台灣地區的板塊模型與震源深度之關聯性

15.能說出台灣島形成年代及發展過程

16.知道震度是當地感受到的搖晃程度及其分級範圍

17.知道規模是用來表示地震釋放能量之大小

18.芮氏規模-以地震儀測得的最大振幅換算得到的數值。

19.震矩規模-由許多地震紀錄反推震源破裂面積及錯動量後算出之數值。

20.知道震央、震源和震源深度之意義

21.了解台灣發生地震之空間分布和特徵以及據此分成三個地震帶

22.知道地震帶來哪些類型的災害

23.了解地震預警系統是如何運作的

24.知道如何減少地震災害的具體措施

 

 

 

 

 

Ch3

1.      大氣的溫壓結構

2.      大氣的能量收支

3.      水的三態變化及循環

4.      如何表達空氣中的水氣量

5.      降水的條件

6.      空氣塊的垂直運動

7.      造成空氣垂直運動的原因

8.      造成空氣水平運動的原因

9.      造成大氣環流中氣壓梯度力、科氏力和摩擦力之關係

氣象資料之觀察與收集

地面天氣圖之繪製與判讀

颱風結構

颱風形成條件

颱風的移動及影響

 

1.知道氣壓的定義與常用單位

2.了解氣壓隨高度遞減,其遞減率隨高度逐漸趨緩之原因

3.知道依照大氣可依垂直氣溫變化,電離程度或氣體混和狀態分層

4.知道大氣有不同分層的原因

5.知道大氣能量收支情況

6.了解水的三態變化及吸熱和放熱之關係

7.了解藉由三態變化調節能量分布平衡,造成天氣和氣候的變化

8.知道相對溼度是實際水氣含量和飽和水氣含量之百分比值

9.知道絕對溼度是單位體積中之水氣含量

10.了解露點溫度高低代表空氣中實際水氣含量之多寡

11.了解空氣塊垂直運動時的絕熱變化率

12.了解空氣塊的垂直運動與天氣變化之關係

13.了解成雲致霧的因素包含空氣因上升膨脹而降溫、地面散熱、暖溼空氣移至冷地面等

14.能由天氣圖中等壓線分布可推斷氣流形式,並判斷天氣系統

15.能判斷鋒面過境時,常造成明顯的天氣變化。

16.了解高、低氣壓系統與風向、風速、大氣垂直運動的關係與原因,及其與天氣變化的關係。

17.知道氣象預報的步驟。

18.知道地面觀測之項目與時間

19.知道高空觀測的項目與時間

20.了解颱風能量來源是水氣凝結所釋放的潛熱。

21.了解海表水溫高低、科氏力大小和高低層大氣環境影響颱風是否生成或發展。

22.知道颱風為熱帶低壓中心溫度較高、颱風眼無風雨,眼牆處風雨最強。

23.了解侵襲台灣之颱風其路徑主要受到太平洋副熱帶高壓環流所導引。

24.知道如何判斷某地颱風造成的風向

25.了解台灣各地會因颱風位置及路徑而有不同災害類型

Ch4

1.      表面海流的成因

2.      全球行星風系與表面海流環流的關係

3.      台灣附近的表面海流

4.      海洋的垂直和水平結構

5.      波浪的現象和成因

6.      風浪和湧浪

7.      波浪近岸的變化和影響

8.      潮汐的成因

9.      潮汐的日變化

潮汐的月變化

台灣周圍的海流

大氣與海洋的交互作用

1.知道海水中鹽類的來源以及鹽度之意義

2.了解影響海表水鹽度變化之因素

3.了解影響海表水溫度水平分布之因素

4.知道不同緯度地區海水垂直向溫度變化之差異

5.了解表面海流主要受長年盛行風的影響、

6.了解臺灣附近海流依季節分成兩種型態

7.知道波浪主要由風引起、較長波長的浪稱為湧浪,可以傳得較遠。

8.知道碎浪的成因,以及對海岸地形的影響。

9.知道沿岸流方向與波浪前進方向之關係

10.了解海流能將低緯度熱能傳送到高緯度地區,對全球能量平衡和運送極為重要。

11.了解何謂引潮力以及潮汐主要由月球引潮力引起。

12.了解滿潮乾潮潮差漲潮退潮以及大潮小潮的意義

13.能夠判斷某地某時間點當天的潮汐情況

14.了解海底地形會影響潮差的大小。

15.知道臺灣地區有全日潮、半日潮和混合潮等不同型態之潮汐。

16.知道台灣西部海岸漲潮流與退潮流之情況

17.知道海洋和大氣之間的交互作用是地球系統平衡的重要一環。

18.了解聖嬰現象和反聖嬰是海氣交互作用造成的重要氣候變化。

 

 

Ch5

1.      宇宙的尺度

2.      太陽系的結構

3.      銀河系的結構

4.      宇宙的結構

5.      時間與距離

6.      膨脹中的宇宙

7.      大霹靂學說

8.      恆星的顏色

9.      恆星的亮度

大氣窗

不同波段的天文觀測

天球與星座

恆星的周日運動

不同緯度的星空

恆星的周年運動

 

1.了解常見天體以重力彼此牽引而聚集成不同大小範圍的結構。

2.能由小而大排列出宇宙中不同天體結構。

3.知道表示天體間距離的距離單位大小由小而大分別是天文單位(a.u.光年(l.y.秒差距(pc

4.知道太陽系之大小及結構。

5.知道銀河系之大小與結構。

6.知道星系是組成宇宙的基本單位。

7.了解星系團、超星系團的大小與結構。

8.知道光速有限, 因此我們所觀測到的星空都是過去的影像,而且距離越遠的天體,可告訴我們宇宙越早期的訊息。

9.了解哈伯定律-距離越遠的星系以越快的速度遠離是宇宙正在膨脹的證據。

10.解發現了3K微波背景輻射證明宇宙曾經處於高溫均勻輻射狀態。

11.了解宇宙背景輻射是大霹靂學說最重要證據。

12.知道恆星表面溫度與顏色之關係。

13.知道韋恩定律與恆星表面溫度之關聯。

14.知道視星等與絕對星等的含意。

15.知道恆星亮度與距離平方成反比、與發光能力成正比。

16.了解地面觀測星空的限制。

17.了解為什麼需要不同波段的望遠鏡觀測星體。

18.了解如何以觀測相對位置之變化區分行星和恆星。

19.了解天球觀念的由來。

20.知道天球的座標表示方式。

21.了解不同緯度地區看到恆星的周日運動之差異。

22.了解恆星季節性變化之原因。

23.了解恆星日與太陽日之差異。

24.知道晨昏線與各緯度晝夜長短之關係。

25.知道因為地球自轉軸傾斜所以造成不同季節太陽的入射角不同。

26.能判斷春分、夏至、秋分和冬至這四個日期地球相對於太陽的相對位置。

27.能赤道座標表示特定日期太陽在天球的位置。

28.能判斷不同緯度、不同季節的太陽視軌跡。

Ch6

調

1.      影響氣候變化之原因

2.      多重尺度的氣候變遷

3.      太陽活動變化之影響

4.      地球自轉軸與黃道面角度變化

5.      大氣氣體組成變化

6.      火山活動的影響

7.      地表海陸分布與地貌變化影響

8.      全球溫度與氣候變化

9.      造成近期全球暖化之原因

因應氣候變遷的調適方法

1.知道氣候變遷的原因。

2.了解推斷氣候變遷的證據存在於指相化石、沉積岩、冰層、生物殼體、樹木年輪或文獻紀載中。

3.知道人類歷史中的氣候變化有多重時間尺度的特性,包含不同時間尺度的短期氣候變化。

4.知道冰室期、溫室期的意義,以及與冰河期和間冰期的之差異。

5.了解造成氣候變遷的外在因素是太陽輻射變化和日地關係變化。

6.了解米蘭科維奇循環與日地關係變化的相關性。

7.了解造成氣候變遷的內在因素是大氣成分變化及地球反照率。

8.知道造成地球反照率改變的因素。

9.知道造成大氣成分改變的因素。

10.能舉例說明氣候變遷對生物的影響。

11.了解新仙女木事件發生的原因。

12.能說明氣候變遷會造成臺灣海岸線如何變化。

13.知道科學家如何模擬評估地球氣候的變化。

14.了解近百年來人類活動對氣候的影響已超過大自然的變化影響。

15.察覺人類活動以對環境造成的衝擊。

16.了解全球各國針對減緩暖化及溫室氣體減排所達成的共識。

17.了解我國針對8個領域評估氣候變遷衝擊後,訂定的調適策略

 

 

不考試上網站自學

環境教育終身學習網https://elearn.epa.gov.tw/

Ch7

1.      地球資源

2.      有線與分配不均的地球資源

3.      全球能源的消耗現況

4.      資源消耗對於環境與生態的衝擊

5.      永續發展的概念

6.      合理開發與節用資源

7.      善用地球資源有助於永續發展

1.     知道如何區分可再生資源與非再生資源

2.     知道礦產資源以及水資源在地球上的分布

3.     了解因資源分配不均會衍生的危機

4.     知道全球能源消耗的現況,再生能源所占比例偏低。

5.     了解酸雨與人類過度使用化石能之關係

6.     了解空氣汙染與人類過度使用化石能之關係

7.     了解人類那些活動造成海洋汙染

8.     了解塑膠垃圾如何進入海洋及食物鏈危害生物

9.     了解永續發展是指建立既能滿足當代需求又不損害後代福祉的社會發展模式

10.  了解新興的經濟模式是以「資源可再生利用」「減少能源消耗」及「低汙染與零廢棄物」為目標的「循環經濟模式」

11.探討太陽能、風能、地熱能、生質能、海洋能和水利能等再生能源在我國的發展潛能,以及評估對環境與生態可能造成的衝擊。

 

 

消息公佈欄

時間類別單位標題發佈點閱
跳至網頁頂部